臺中市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中心

Taichung Outdoor and Marine Education Center


場域資源

基地遊學

戶外教育計畫

海洋教育計畫

登入系統
☺ 圖片待補 ☺

[ 場域資源 ] 大里杙文化館

屯區

大里杙早在前清乾隆末年即有商肄發展,隨著日治時期河道改變,河港逐漸轉型,也為當地帶來新的發展契機。而日治時期因應治理之便,街庄設有保正(相當於今之里長),以傳達、執行官方行政措施。

本歷史建築與庄役場同時建於1929年,原作為日治時期大里杙保正集會場所,光復後(1945年)提供戶政事務所使用,後改設為大新社區活動中心。1999年配合大里杙老街風貌再造計畫,整建作為大里杙文化館使用,為老街區獨具特色的日治時期建築,陳列展覽大里相關史料文物,不定期規劃特展。

☺ 圖片待補 ☺

[ 場域資源 ] 屯區藝文中心

屯區

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為原臺中縣政府12項旗艦計畫之一,乃為均衡山海屯區域文化發展,肩負屯區藝文發展重任,並為大臺中宏觀著眼,以期形塑「文化之都」願景。中心以表演藝術與音樂為主軸,兼具美術展示與文化推廣之功能。未來更以藝術教育推廣的角度,積極辦理各項藝文展演活動,結合教學、社區生活並促進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佔地近5公頃,總樓地板面積6,700坪,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是一座以「太極、中道」及「藝、素、建築」的觀念所蘊育出的一座有思想的建築。主體多功能演藝廳有1,150席、實驗劇場有200席。

☺ 圖片待補 ☺

[ 場域資源 ] 大臺中環保市場

中區

大臺中環保市場位於臺中市北屯區太原路三段與東光路交叉口,約有七百多個攤位,是目前臺灣地區最大的跳蚤市場,大部份的貨物為二手的物品、衣服飾品、家電、五金工具、珍品。因為市場內可能有贓物在此販賣,或來路不明的二手貨流通,因此一般俗稱「賊仔市」。此外,遊民在環保市場中相互共存,遊民會集資向回收場購買可用的二手貨品來販賣,賣出的錢再平分,這種現象在此可以做簡單的社會觀察。

☺ 圖片待補 ☺

[ 場域資源 ] 精明一街

中區

「精明一街」位於大墩十九街和大隆路之間,有美麗的步道、雅緻的招牌、明亮的櫥窗,是臺中歐式風味商店街的發源地,也是全國商店街經營的成功範例。精明一街是臺中市第一條被經濟部商業司評選的示範商店街,由兩棟各具特色的建築,所衍生的獨特風情街道構成。徒步區兩旁錯落著精品服飾、茶藝咖啡、異國風味餐館、畫廊等,更添精明多樣風情與豐富消費文化;人行道上設有露天座椅,每逢假日或重大節慶常舉辦露天音樂會、藝文展示等社區街道活動。

☺ 圖片待補 ☺

[ 場域資源 ] 天津路商圈

中區

天津路商圈全長約680公尺長,就有將近300家的服飾店,這些服飾店不僅零售給客人,最主要的是批發給許多中部的零售商,所以有「臺中五分埔」之稱,繼鹿寮成衣商場之後,是中部最大的服飾批發集散地。因為多數店家都是批發商,衣服的庫存量很多,沒地方擺放,只好一袋袋堆放在門前騎樓地上,成為天津路服飾商圈的一大特色。

七月的曬衣節和年貨大街已成為天津路的傳統,是許多臺中人每年必去的活動之一,它代表著季節的轉換,許多店家都會清倉大拍賣。還成功的帶動鄰近平行的北平路,故有「穿在天津、吃在北平」的名號,所以,若來到這裡採買的話,也別忘了到北平路品嘗中部美食。

☺ 圖片待補 ☺

[ 基地遊學 ] 神岡區豐洲國小 - 繩鼓傳奇 樂遊豐洲

(1)提供來訪學校之教師與學生先行透過學校網頁認識本校歷史及課程特色或觀賞掛於youtube網站中本校戰鼓表演及拔河比賽影片,以利建立先備知識。
(2)由本校小小解說員介紹學校百年歷史及校門入口老樟樹、公共藝術、特色課程簡介。
(3)專心聆聽欣賞及課後交流: 欣賞戰鼓迎賓表演、鼓藝教學、擊鼓練習體驗。介紹本校拔河隊成立歷史、拔河教學、與本校學生進行拔河交流,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4)動手操作發揮創客精神:利用本校現有積木教室,帶領學生動手組裝積木課程,體會做中學的過程。

☺ 圖片待補 ☺

[ 基地遊學 ] 南區南區和平國小 - 漫談文化憶和平

1.和平拾藝巡禮:(1) 體驗發現和平國小校園生態特色 (2) 校園動、植物涉探活動
2.鴿藝大展現(手作):(1)藝術與人文與生活經驗整合考驗 (2)人際和諧互動、有效溝通,合作解題
3.臺灣火柴故事館:(1)認識火柴的製程、原理 (2)了解火柴和當時生活的連結 (3)走訪封存在火柴盒中的記憶

☺ 圖片待補 ☺

[ 基地遊學 ] 和平區平等國小 - 鮭趣來溪-櫻花鉤吻鮭的生命旅程

1.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當中第15項陸域生態為主軸,保育和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統,確保生物多樣性。
2.由環山部落出發,認識周遭的雪霸國家公園與大甲溪流域,了解當地泰雅文化、生態環境及櫻花鉤吻鮭保育工作,探究人類生活、經濟活動與環境開發如何影響台灣國寶魚的生態,反思人類可以如何改變,以維護生態平衡。
3.課程表詳見附件。

☺ 圖片待補 ☺

[ 基地遊學 ] 大甲區日南國中 - 悠遊日南,騎樂無窮

本校優質戶外教育路線以校本課程「日南學--鐵道與信仰、山川風情、在地產業與全球議題」、「創客學習」及「戶外教育-自行車維護、安全、技巧、在地導覽」為主軸,並結合本校特色場域「戶外教育基地--登山車越野土坡場」、領域課程教學及國際教育課程主題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主題(4優質教育、11永續城市),進而規劃出本校優質戶外教育路線。路線都以校內課程(單車基本檢查、智能訓練台體驗、越野土坡場體驗)為主軸,進而以學校為中心,擴展至日南社區、周遭歷史建築(日南車站、舊大安溪橋)及自然與歷史景點(大安溪、鐵砧山),形成本校優質戶外教育路線。

☺ 圖片待補 ☺

[ 基地遊學 ] 北區五權國中 - 足球小英雄

五權國中體育風氣興盛,女足隊在全國賽中佳績連連,邀請有興趣
參與足球運動的人一同來體驗足球的魅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為推廣海洋教育多媒體教材,增進師生對河口生物色的瞭解,進而協助推廣海洋教育,爰辦理此系列生態教材研發。

⭐ 天生藝術家:雙扇股窗蟹
體型迷你的雙扇股窗蟹,是沙灘上名副其實的藝術家。覓食時牠以洞口為中心,邊走邊用雙螯篩沙取食,再將篩完的沙粒「吐」出,整齊排列成放射狀圖案,因此又稱「噴沙蟹」、「搗米蟹」。這些沙丸如同沙灘上的煙火,轉眼間又被潮水沖走,消失無蹤~
雙扇股窗蟹背甲灰黑、與沙灘融為一體,雙螯與步足長節內外側各有一個卵形鼓膜,能在陸地上交換氣體,是牠呼吸的祕密武器。牠們喜歡群居,常在沙灘上集體覓食;雄蟹更會一邊吃、一邊揮舞雙螯,好似在表演,展現牠們獨特的存在感。

⭐ 特別感謝:
諮詢顧問、攝影:社團法人臺灣自然研究學會,鄭清海 常務監事。
承辦學校:梧棲區梧棲國小。
文字參考:FUN 心賞蟹趣-螃蟹生態記事簿。
影音剪輯:林子群。
配音:賴盈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為推廣海洋教育多媒體教材,增進師生對河口生物色的瞭解,進而協助推廣海洋教育,爰辦理此系列生態教材研發。

⭐ 草澤隱者:台灣厚蟹
台灣厚蟹因為有厚實的甲殼,連同大螯也長得頗為寬厚而得名。身體的甲殼、步腳、螯腳皆為灰綠色澤,頭胸甲前緣的兩側具明顯的三裂齒,所以又稱三齒葦原蟹。
台灣厚蟹喜歡在紅樹林附近的泥灘、草澤中挖洞居住。常捕食同在泥灘棲息的萬歲大眼蟹,會將蟹體撕開再取食其肉。漲潮時會爬到紅樹林枝葉、石頭、堤岸上棲息,全年都看得到。

⭐ 特別感謝:
諮詢顧問、攝影:社團法人臺灣自然研究學會,鄭清海 常務監事。
承辦學校:梧棲區梧棲國小。
文字參考:FUN 心賞蟹趣-螃蟹生態記事簿。
影音剪輯:林子群。
配音:賴盈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為推廣海洋教育多媒體教材,增進師生對河口生物色的瞭解,進而協助推廣海洋教育,爰辦理此系列生態教材研發。

⭐ 忠貞愛國:萬歲大眼蟹
萬歲大眼蟹有海婆仔、哨兵蟹等外號,牠的身體的姿態很扁平。甲殼和步腳呈灰褐色。兩螯腳同大,為黃白色澤,螯腳的掌節部份寬長,兩指節小巧而尖。嘴部的上緣白色,眼柄青色,相當醒目。
棲息於既濕又軟的泥質灘地,全年可以看到牠們密密麻麻的集中於灘面,畫面頗為壯觀,揮螯的動作是向兩側畫開再收攏,很像是國慶日參加遊行時,雙手高舉大聲喊「中華民國萬歲~」的模樣,因此得名。

⭐ 特別感謝:
諮詢顧問、攝影:社團法人臺灣自然研究學會,鄭清海 常務監事。
承辦學校:梧棲區梧棲國小。
文字參考:FUN 心賞蟹趣-螃蟹生態記事簿。
影音剪輯:林子群。
配音:賴盈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為推廣海洋教育多媒體教材,增進師生對河口生物色的瞭解,進而協助推廣海洋教育,爰辦理此系列生態教材研發。

⭐ 草澤之王:隆背張口蟹
隆背張口蟹的頭胸甲接近圓形,頭胸甲表面密生絨毛,有明顯的酒精燈形紋路。額中有一深溝槽向後延伸,將額分兩葉。側緣連眼窩外齒共三齒,前二齒成板狀,末齒小而尖。有的個體全身呈鮮豔的紫色,關節處為紅色,極易辨識,但有些個體顏色偏黃,與台灣厚蟹非常接近~
隆背張口蟹平常冗居在河口附近的草澤周緣、田埂間、紅樹林沼澤及土堤邊,一整年都看得到。
隆背張口蟹有一種特異功能,就是吃飯後,不小心塞到牙縫時,會拿木麻黃的假莖來剔牙,保證你大開眼界,拍案叫絕!

⭐ 特別感謝:
諮詢顧問、攝影:社團法人臺灣自然研究學會,鄭清海 常務監事。
承辦學校:梧棲區梧棲國小。
文字參考:FUN 心賞蟹趣-螃蟹生態記事簿。
影音剪輯:林子群。
配音:賴盈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為推廣海洋教育多媒體教材,增進師生對河口生物色的瞭解,進而協助推廣海洋教育,爰辦理此系列生態教材研發。

⭐ 溫和的小和尚:短指和尚蟹
有著圓球狀的頭胸甲,藍紫色的外表像極了和尚的光頭,因此得名「和尚蟹」。白色的細長步足與螯腳,在步足與甲殼的交接處閃現一抹艷紅,宛如戴著藍寶石戒指的優雅紳士,因而又有「海珍珠」的美稱。
短指和尚蟹的雙螯同為白色且大小一致,光看外觀無法分辨雌雄,必須打開腹蓋才能揭開牠們的秘密。每逢退潮時,牠們常常成群結隊在沙泥灘上覓食,隊形整齊、步伐一致,彷彿一支支軍隊正在行軍,因而又被暱稱為「兵蟹」。
這種小和尚多活動於河口灣區潮間帶的沙泥質混合灘地。牠們的甲殼是圓形的,所以與一般螃蟹不同,行走時不是橫著走,而是向前行,別具一格。受到驚嚇時,牠會機靈地傾斜身體,用旋轉的方式快速鑽入泥沙之中躲藏起來。除了在地表上覓食外,短指和尚蟹有時也會潛藏於沙地底下,只露出一雙螯,輕巧地取食地表土中的有機質。濾食後,留下的擬糞堆在地面,看起來就像地鼠挖掘地道一般,這種特別的進食方式,被稱為「隧道式攝食」。
然而,這位溫和的小和尚也經常成為海灘上其他生物的目標。在沙灘上,常可見和尚蟹的殘骸,牠們是鳥類與其他蟹類常見的捕食對象,是大自然食物鏈中不可忽略的一環。

⭐ 特別感謝:
諮詢顧問、攝影:社團法人臺灣自然研究學會,鄭清海 常務監事。
承辦學校:梧棲區梧棲國小。
文字參考:FUN 心賞蟹趣-螃蟹生態記事簿。
影音剪輯:林子群。
配音:賴盈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為推廣海洋教育多媒體教材,增進師生對河口生物色的瞭解,進而協助推廣海洋教育,爰辦理此系列生態教材研發。

⭐ 變色龍:斯氏沙蟹
斯氏沙蟹是沙灘上的「變色龍」,體色變化多端,從土黃、灰褐、暗紅到鮮紅色都有。當牠受到驚嚇時,還能瞬間變色,彷彿幽靈般消失在沙中,因此又被稱為「鬼蟹」或「幽靈蟹」。牠的大眼睛像橢圓形火柴棒,靈活轉動,觀察周遭動靜;左右螯大小不一,是牠的代表特徵。
斯氏沙蟹住在中高潮線附近的沙灘,築洞而居。牠動作極快,奔跑如飛,因此有「沙馬仔」的俗名,是名符其實的短跑健將。在牠的洞口,常可見扇形沙堆與濾食留下的爪痕,幼蟹還會用擬糞偽裝洞口。牠是雜食性動物,不僅濾食沙中有機質,也會捕食招潮蟹與和尚蟹,甚至吃死屍,是維護沙灘清潔的重要角色。
在台灣的海山罟地區,退潮時成千上萬隻斯氏沙蟹現身覓食,體色鮮紅,像紅寶石灑滿沙灘,壯觀又夢幻。不過別搞錯了!牠和角眼沙蟹很像,記得看眼睛顏色:斯氏沙蟹是深咖啡近全黑,角眼沙蟹則是上下雙色。觀察力,是你找到牠的關鍵!

⭐ 特別感謝:
諮詢顧問、攝影:社團法人臺灣自然研究學會,鄭清海 常務監事。
承辦學校:梧棲區梧棲國小。
文字參考:FUN 心賞蟹趣-螃蟹生態記事簿。
影音剪輯:林子群。
配音:賴盈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為推廣海洋教育多媒體教材,增進師生對河口生物色的瞭解,進而協助推廣海洋教育,爰辦理此系列生態教材研發。

⭐交通警察:清白招潮蟹
外號是白扇招潮蟹、夯白扇。牠的全身以白色為主,頭胸甲顏色會隨著環境改變,而有灰至黑色的網紋變化。雄蟹小螯一側的步腳內側呈紅色,大螯同側的步腳則還是白色。
牠們大量群棲在砂質較重的泥灘或紅樹林沼澤,相當容易辨認,洞口邊常會有覓食後遺留粒狀擬糞,全年都可以看得到。
清白招潮蟹揮螯的動作頻繁,好像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察在忙著指揮交通。牠也是最不怕人的招潮蟹,只要稍有耐性等上幾分鐘,就會爬出動口在你的腳邊覓食、活動,而你就可以享受被螃蟹包圍的滋味喔!

⭐ 特別感謝:
諮詢顧問、攝影:社團法人臺灣自然研究學會,鄭清海 常務監事。
承辦學校:梧棲區梧棲國小。
文字參考:FUN 心賞蟹趣-螃蟹生態記事簿。
影音剪輯:林子群。
配音:賴盈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為推廣海洋教育多媒體教材,增進師生對河口生物色的瞭解,進而協助推廣海洋教育,爰辦理此系列生態教材研發。

⭐火山勇士:弧邊招潮蟹
牠的特異功能是建築像火山、煙囪般的洞口。牠雌、雄蟹的甲殼、步腳以褐色調為主,頭胸甲常見深色的網狀花紋,變化極大。雄蟹大螯的掌節密布,疣狀顆粒呈橘紅色,不可動指與可動指為白色,螯腳形狀如尖嘴鉗。
全年都可以看到弧邊招潮蟹,牠棲息在較為泥濘的泥灘與沼澤,多位於紅樹林附近,會築火山形或稱煙囪狀的洞口,生性較為隱密,揮動大螯的動作緩慢,爬行時亦步亦趨,遇有干擾時,會快速地奔回洞穴内躲藏。

⭐ 特別感謝:
諮詢顧問、攝影:社團法人臺灣自然研究學會,鄭清海 常務監事。
承辦學校:梧棲區梧棲國小。
文字參考:FUN 心賞蟹趣-螃蟹生態記事簿。
影音剪輯:林子群。
配音:賴盈君。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臺中市海洋教育資源-系列影片】
強化本市教育人員對「永續海洋」主題的認識,並具體轉化為教學行動、鼓勵現場教師持續從事海洋教育之研發與教學,藉以提升學生親海、知海的素養。期望藉由這系列影片,帶領教育人員深入認識臺中市的海岸生態,不僅觀察到多樣的海洋生命與自然景觀,更能啟發他們在日後的教學中融入戶外教育。透過這樣的體驗,培養學生不僅親近海洋,還能深刻感受到海洋的重要性,進而成為未來守護海洋的核心力量。
本集內容以「海洋垃圾問題」、「防風林與農業」與「風力發電」的相關知識為主軸。主持人MINA姐姐與小佑弟弟首先介紹了海洋垃圾問題,強調其對海洋生態和人類生活的影響,並邀請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工程師導覽,深入了解風力發電的原理與風車結構,強調其對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呼籲大家一起保護海洋和地球。

☺ 圖片待補 ☺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沙鹿區鹿峰國小 - 永續海洋~臺中市的海岸環境生態 EP1 尋找臺中瑰寶-大安水蓑衣

【臺中市海洋教育資源-系列影片】
期望藉由這系列影片,帶領教育人員深入認識臺中市的海岸生態,不僅觀察到多樣的海洋生命與自然景觀,更能啟發他們在日後的教學中融入戶外教育。透過這樣的體驗,培養學生不僅親近海洋,還能深刻感受到海洋的重要性,進而成為未來守護海洋的核心力量。

第一集影片透過尋找珍稀植物「大安水蓑衣」的旅程,沿途走訪大甲及大安的海岸地區,認識臺中的海岸環境特質,拜訪生活在海岸潮間帶的動植物,以及濱海地區的臺灣特有植物,並察覺濱海地區潛藏的生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