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域資源 ] 樂成宮
中區
臺中市旱溪媽祖廟一「樂成宮」之歷史淵源,溯自乾隆初年,林氏祖先渡台拓墾,為冀求一帆風順及其墾業順利,遂恭迎湄洲天后宮之「老二媽」金尊一道來台,林氏一行人,行經至本宮現址,因神靈顯異,乃擇定聖地,暫奉祀神祇於此。
樂成宮建廟的緣由於清乾隆時期,林氏祖先由湄州奉請媽祖香火來台,行至旱溪,媽祖自擇地安身,於是庄民建廟奉祀,至今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此廟為兩殿式,前殿的屋頂為重簷歇山式,看起來較一般廟宇華美,而正門口一對青石獅子和許多尚存的花崗岩石板說明廟的悠久歷史,內政部於民國七十四年核定樂成宮為國家第三級古蹟,所以亦可安排一趟古蹟之旅,有悠久歷史、兩百年的香爐,雕工精美的神桌、石門枕與石座、青斗石古獅,都是樂成宮兩百年歷史的見證。
[ 場域資源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中區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資圖)為國立級之公共圖書館及數位圖書館,除蒐集、整理、典藏各種圖書、數位資源,推廣閱讀及提供資訊服務外,還負有輔導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之任務。總館位於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於民國101年(西元2012年)落成啟用,下設黎明、精武及中興三所分館。
總館為地上五層、地下二層建築物,佔地2.164公頃,樓地板面積約41,797平方公尺。大致分為讀者服務區、會議學習區、公共服務區與行政支援區。
該館外觀以流線造型的河流意象,象徵乘載無限知識之流。館內空間以outside-in的設計概念,將不同樓層的戶外窗景融入內裝配色和家具中,營造出寬敞明亮而具現代感的室內空間。同時針對不同年齡層如兒童、青少年、樂齡族等設有專區,館內並結合體感、擴增實境、無線射頻、3D電影等新興科技,規劃極具親和力與互動性之體驗裝置,為民眾閱讀、休閒、學習之好去處。
[ 場域資源 ] 清水鬼洞
海區
初聞「鬼洞」這名字難免會讓人心生害怕或疑慮,其實清水鬼洞是日治時期的軍事戰備地道,也是老一輩清水人的共同回憶。清水鬼洞建於1942年,原名為「橫山戰備坑道」,位處高地,一路由鰲峰山公園北側通至大甲溪南岸的橫山北麓。當時為了長期抗戰,在半山腰挖掘長達200至300公尺的戰道,因為坑道岔路多,加上內部光線不足、陰涼而詭異,一度閒置荒蕪後鮮少有人進出,因而有「鬼洞」之稱。
清水鬼洞-體驗日治時代的軍備地道
所幸在清水區公所、各方人士協力奔走下,才將清水鬼洞重新整頓、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坑道四通八達、冬暖夏涼,且內部皆由鵝卵石、鋼筋及混凝土打造而成,相當堅固安穩。由於軍隊的生活作息都在坑道中進行,因此設有床鋪、洗手間、倉庫、辦公室、電話等設施,至今仍有少數保持完整的設備,讓民眾參觀時可感受當時在地道生活的困難與辛苦。為了配合清水鬼洞重新開放,清水區公所邀請畫家孫貴德為園區創作,因「牛罵頭」為清水舊名,孫德貴便利用鋼筋與複合材料創造「黃牛一家親」的雕塑作品,成為清水的一大地標。
[ 基地遊學 ] 烏日區溪尾國小 - 橋見希望,烏溪流域之旅
課程內容介紹
烏日溪尾里與烏日相隔著烏溪,烏溪是台灣第六大河川,發源自南投縣,一路蜿蜒,分別是台中市與南投縣,以及台中市與彰化縣的界線。過去溪尾人需要擺渡到烏溪才能到北岸的渡口,這是溪尾里非常特殊的人文歷史。
竹筏是烏溪擺渡的主要交通工具,從對竹子的了解、綑紮、運用至竹子的藝術是難得的文化課程。
擺渡烏溪的事前準備工作是:訓練臂力以應撐船所需,培養平衡感作為橫渡烏溪前的準備,讓學生可以先以陸上行舟來模擬撐船
09:00~09:30 烏溪擺渡史、綁竹橋影片+現場講解
09:30~10:00 水域安全講解、穿溯溪鞋步行至烏溪
10:30~11:30 烏溪流域之旅
11:30~12:00 回學校清洗裝備及換裝
12:00~13:00 午餐&賦歸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清水區大秀國小 - 大秀國小另類迎暑假 帶領學生合作學攀樹
暑假即將到來,為鼓勵孩子走出戶外,清水區大秀國小連續第二年,安排五年級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戶外教育課程-攀樹體驗,特別邀請專業教練,帶領孩子從學習基礎的攀樹知識與技巧,最後在師生合作下,一起完成攀爬樹木,而獨特的初體驗,也讓同學們是直呼有趣。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豐原區翁子國小 - 翁子國小戶外教育走訪公老坪
為了讓國小學童能認識公老坪當地柑橘產業文化,及公老坪發展的歷史軌跡,翁子國小就帶領小朋友們體驗「食農教育體驗營」活動,由公老坪發展協會導覽員解說下,讓小朋友們不只認識開創始祖許公老,參觀旱溪的水源地灌溉源頭和挑水古道,及採訪早期製糖遺跡的糖廍還有走讀當地人文事跡,像是孝親玉蘭花、百年龍眼樹及了解紅柿、橘子各項農產品的栽培養護等,校方表示,期望透過這種走讀行動學習的方式,搭配學校的相關課程,達到關注環境生態及戶外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