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聞

天靈靈,地靈靈,把大家都變成可愛的鳥鳥吧!!
臺灣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多樣景觀,已記錄到691種鳥類,其中包括 32種特有種、52種特有亞種,豐富的鳥類多樣性也讓臺灣成為全球賞鳥迷的天堂🔭
\ 2025第1屆世界賞鳥博覽會 𓅃 /
🐦 9/20(六) 10:00-15:00|變裝派對
前50名穿上自行設計的鳥類變裝服且符合活動辦法(詳見官網)的觀眾,即可獲得價值$1000的限量驚喜包,期待大家精心打扮,展現出鳥類與自然的無限魅力
🐦 9/20(六)-9/21(日) 9:00-16:00|集章ㄔㄡ獎大放送
在博覽會完成指定集章任務,就送限量喔熊徽章及摸彩卷1張,每天都會ㄔㄡ出限量60項豐富獎品,讓獲獎幸運兒抱回家ヽ( ° ▽°)ノ
除了上述活動,現場還有國際生態論壇、超過百攤 & 30個國家的賞鳥生態旅遊展示,歡迎大家有空去看看哦~
活動時間|2025/9/20-9/21
活動地點|臺中市市民廣場 (台中市西區公益路163-1號)
論壇入場|採現場報名,每場次限100人
官方網站|https://www.2025wbf.com.tw/zh-tw
📌活動辦法&內容請以世界賞鳥博覽會之官網公告為主

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金門縣政府主辦的「114年度全國海洋教育成果觀摩會」,昨(20)日在金門昇恆昌太武宴會廳隆重開幕。活動邀集全台22個縣市共160位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觀摩與交流海洋教育推展成果,場面盛大。
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簡任視察陳慧玲、國家海洋教育研究院院長陳瑋玲、行政院教育科學文化處參議徐良鎮、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主任宋祚忠、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巧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附屬基隆海事高中校長洪進源、新北市三峽區安溪國小校長張錦霞、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吳孟哲上校、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副校長李明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台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吳靖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師培中心張正杰教授兼共同教育中心主任、金門縣政府教育處處長黃雅芬、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所長李佳發、金門區漁會理事會理事長陳水義、金門縣政府教育處督學李心馨、金門縣金城國中校長謝志偉等人出席大會開幕,共襄盛舉。
開幕典禮安排金湖國中絲竹樂團演奏「希望之歌」,傳達跨越海峽、連結世代的祝福;金湖國小舞蹈隊帶來「遇見水精靈」精湛演出,象徵守護蔚藍海洋。典禮並播放「金門海洋教育」歡迎影片,展現金門在地文化與教育活力。
李文良致詞時表示,金門是個美麗的島嶼,以前因為戰地的因素,在海洋的開發上有一些限制,但特殊的地形地貌,正等待大家去發現金門之美。他感謝教育部對金門的支持,全國海洋教育成果觀摩會在金門舉辦,是個難得觀摩分享學習的機會。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簡任視察陳慧玲表示,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海洋國家,很感動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海洋教育成果觀摩會,聚集22縣市的承辦人,將各縣市海洋教育成果互相觀摩分享。她指出,金門是個海島公園,有豐富的潮間帶生態還有美麗自然地景,都是很好的海洋教育教材,歡迎大家來金門挖寶,感受金門生態風貌和文化脈絡,培養學子海洋素養。
昨日下午為各縣市海洋教育特色亮點博覽會成果設攤觀摩展示,並依序進行成果發表解說特色介紹及評選,展示過去兩年在海洋教育推展、課程創新、學生參與及環境永續等面向的亮眼成績,讓各縣市互相觀摩交流與深度學習。各縣市皆以地區特性為出發點,結合海洋文化、生態資源與創新教學方式,打造適切的海洋教育特色。無論是透過科技媒介、在地文化傳承,或是參與跨域教育交流,都展現出海洋教育的多元可能。
觀摩會的第二天,金門縣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精心規劃四條海洋教育特色學習路線,A路線「逐浪浯舟騎風行」:包含翟山坑道導覽、「乘風破浪!藍色公路探秘」、官澳浯舟立式划槳、自行車小環金。B路線「海味藝動美學旅」:包含金門海島學校、走讀漁村、優游海洋杯墊創作、金門海味窯烤披薩、「乘風破浪!藍色公路探秘」。C路線「蚵香生態話永續」:包含烽火話浯島、「乘風破浪!藍色公路探秘」、走讀閩南聚落、品老麵茶冰、百年石蚵林擎蚵、神手剝蚵饗鮮蚵。D路線「戰地海島任我行」:包含大橋風光、「乘風破浪!藍色公路探秘」、烈嶼海防軍事景點解說、「海洋防衛—L18據點水彈槍射擊」。各路線都展現金門特色,實地走訪與體驗,讓教育人員深入感受金門海島之美與多元樣貌。
這場年度盛事展現各縣市推動海洋教育的豐碩成果,最後一天閉幕典禮將進行評選結果現場頒獎,以及欣賞三天活動的成果影片,留下美好回憶,並為兩年一次的「全國海洋教育成果觀摩會」畫下句點。
📚 附件下載
   AGK_3047.jpg
   AGK_6999.jpg
   DJI_0442.jpg
   DJI_0461.jpg
   _OYO7040.jpg
   _OYO7604.jpg
   _OYO7616.jpg
   _OYO7621.jpg
   _OYO7726.jpg
   _OYO7727.jpg
   _OYO7728.jpg
   _OYO7729.jpg
   _OYO8033.jpg
   _OYO8035.jpg
   _OYO8074.jpg
   _OYO8075.jpg

全球海洋漁業資源面臨過度捕撈、環境破壞與氣候變遷的挑戰,魚苗增裕放流已是永續漁業的重要手段之一,台中市政府農業局今(25)日在梧棲漁港舉辦今年度魚苗放流活動,邀請台中區漁會、台中市一支釣漁船協會、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共同辦理,並集結近百位漁業人及其眷屬參與,透過魚苗船放與教育解說,推動漁業增殖、海洋復育與環境教育,並讓參加眷屬也了解漁業工作的辛苦及海洋資源永續的重要性。

農業局說明,此次魚苗放流以「漁業增殖與生態教育」為核心理念,參加者由梧棲漁港登船駛至沿近海域,將黃錫鯛、黃鰭鯛及銀紋笛鯛魚苗等魚苗共22,500尾,放流至台中港北提外海域。放流作業全程依據專業生態評估,以適地、適時、適物種為原則,藉以提升增殖效益。

活動中,特別邀請全國最專業的魚苗放流團體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現場解說魚苗種類、生態特性及永續漁業的概念,讓參與者不僅「放魚回海」,更能深入理解背後的海洋教育意涵,寓教於樂、收穫滿滿。

參加活動的台中區漁會理事長趙彬然、常務監事蔡榮聰及總幹事趙朝森表示:「台中區漁會長期以來非常重視魚苗放流工作,這不僅是復育海洋資源的具體行動,更是我們守護漁民生計與生態永續的責任。漁民也反映捕獲的午仔魚數量及重量顯著增加,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海洋資源來之不易,唯有大家一起投入,才能讓我們的漁場恢復生機、永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市一支釣漁船協會成員有許多企業主,皆熱愛海洋並對於企業ESG責任高度重視,包括耐銳製造廠有限公司、美強企業有限公司、山杰有限公司及廣鉅洋有限公司等高階主管皆親自參與魚苗船放行動,一支釣漁船協會理事長李勝城也表示:「我們這些常年在海上船釣最能感受到資源的變化。過去出去船釣,魚獲量越來越少,漁業資源明顯減少,但近幾年各界致力於魚苗放流,真的感受到海洋資源有改善的跡象,整體釣獲也明顯穩定,真的讓我們很有感,也更有動力及信心親自參與這樣的海洋復育行動,為海洋增裕盡一份心力。」

台中市海岸資源漁業發展所表示,此次活動強化了民間團體與企業共同參與海洋復育的實踐力,也讓親屬透過親海、識魚、護魚的體驗,建立從家庭扎根的海洋保育意識,讓海洋資源得以增裕,生物多樣性得以延續,朝向SDGs 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的目標邁進。未來也將持續結合教育、生態、產業等面向,推廣更多元的魚苗放流與海洋教育活動,攜手守護台中藍色海岸。
📚 附件下載
   一支釣漁船協會共同魚苗放流_0.jpg
   梧棲漁港小船浮動碼頭活動會場_0.jpg
   活動參與者大合照_0.jpg
   臺中市海資所魚苗放流_0.jpg
   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現場解說_0.jpg
   與配合魚苗放流船隻大合照_0.jpg
   船放魚苗載運情形_0.jpg
   魚苗船放以水桶裝魚苗入海_0.jpg
   魚苗船放以魚梯將魚苗滑入海_0.jpg
   魚車數量點交及卸魚_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