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場域資源 ] 清水鬼洞
海區
初聞「鬼洞」這名字難免會讓人心生害怕或疑慮,其實清水鬼洞是日治時期的軍事戰備地道,也是老一輩清水人的共同回憶。清水鬼洞建於1942年,原名為「橫山戰備坑道」,位處高地,一路由鰲峰山公園北側通至大甲溪南岸的橫山北麓。當時為了長期抗戰,在半山腰挖掘長達200至300公尺的戰道,因為坑道岔路多,加上內部光線不足、陰涼而詭異,一度閒置荒蕪後鮮少有人進出,因而有「鬼洞」之稱。
清水鬼洞-體驗日治時代的軍備地道
所幸在清水區公所、各方人士協力奔走下,才將清水鬼洞重新整頓、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坑道四通八達、冬暖夏涼,且內部皆由鵝卵石、鋼筋及混凝土打造而成,相當堅固安穩。由於軍隊的生活作息都在坑道中進行,因此設有床鋪、洗手間、倉庫、辦公室、電話等設施,至今仍有少數保持完整的設備,讓民眾參觀時可感受當時在地道生活的困難與辛苦。為了配合清水鬼洞重新開放,清水區公所邀請畫家孫貴德為園區創作,因「牛罵頭」為清水舊名,孫德貴便利用鋼筋與複合材料創造「黃牛一家親」的雕塑作品,成為清水的一大地標。

[ 場域資源 ] 臺中火車站ˍ舊站
中區
臺中站距基隆站起點193公里252公尺,為中部地區第一大站,位居臺灣西部鐵路縱貫線的中心。新站體座落於東區新庄里,附近有多家公路客運及國道客運業者,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網。1905年5月15日通車啟用,1908年4月1日臺灣西部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同年10月24日並在臺中公園舉行全線通車大典。於1995年內政部將臺中站審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文資法修正後為國定古蹟),保存此一深具歷史及建築意義的火車站。此站建於明治時代,於1906年通車,而現在的火車站為1917年改建,巴洛克式的建築搭配山牆式設計,屋頂則由青銅片拼成,是全臺碩存最完整的火車站之一,也是二級古蹟(文資法修正後為國定古蹟)。鐵路高架化讓台中進入新時代,火車站也保留新站、舊站、一代站「三代同堂」車站並存景象。站前廣場設置廣場舖面、植栽綠化與周邊區域的道路及人行道、無障礙通路設置等,建構具現代化都市休閒活動空間,再搭配路型調整與景觀再造,讓現代化廣場及綠意休閒意象,與百年老車站景觀共融,建構歷史風貌再生與活化。

[ 基地遊學 ] 和平區德芙蘭國小 - 在德芙蘭步道學泰雅
◆傳統泰雅家屋:
傳統泰雅ngasal家屋提供庇護及禦寒的基本需求,也是長輩教導孩子、凝聚家庭及族人向心力、以及傳承gaga精神規範的場所。本校泰雅家屋特色:
1.主要使用在地之櫸木和烏心石,質地堅硬,不易遭蟲蛀。
2.下沉式地基使用石頭堆砌以擋土,具防禦功能,冬暖夏涼。
3.砌石基座:取自大甲溪及附近山上石頭堆砌而成,可固定內柱,外部亦可當座椅。
4.疊木牆/積木壁:柱間堆疊細瘦橫木而成,縫隙利於空氣對流及排煙。
5.梁柱之間以傳統綁藤方式固定。
6.屋頂下層鋪設均分剖半、去竹節的竹子,交互疊扣,利排水及防漏;上層覆蓋茅草(取自大甲溪畔及附近山上的茅草)。
7.防水工法:增設外廊、砌石基座、屋身周緣略堆高土砂。
步道介紹:
德芙蘭步道是松鶴部落在921地震之後開發的一條森林步道,管轄單位為東勢林區管理處。大致沿著台電的保線(保養維修)路線開闢。位置在大甲溪右岸東卯山(1,690m)大崩壁下方(所以大小落石多),海拔介於700-1000m之間,環狀步道全長約3公里,需要2小時的時間;如果往谷關大道院走完全程,約5公里。
入口處在松鶴橋北面600公尺處,停車方便,沿途有涼亭、吊橋、高壓電塔等設施,可見大葉楠、櫸木及茄苳巨木,還有粗壯的爬藤植物,是步道最大的特色。這些物種代表步道沿途為潮溼的森林。台灣一般山區雨量充沛,林相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谷關地區由於上述原因,針葉林、闊葉落葉林與常綠闊葉林分別出現在局部地點,森林相當多樣化。
[ 基地遊學 ] 大甲區日南國中 - 輪動騎跡,悠活日南
本校優質戶外教育路線以校本課程「日南學--鐵道與信仰、山川風情、在地產業與全球議題」、「創客學習」及「戶外教育-自行車維護、安全、技巧、在地導覽」為主軸,並結合本校特色場域「戶外教育基地--登山車越野土坡場」、領域課程教學及國際教育課程主題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主題(4優質教育、11永續城市、14保育海洋生態),進而規劃出本校三條優質戶外教育路線。每條路線都以校內課程(單車基本檢查、智能訓練台體驗、越野土坡場體驗)為主軸,進而以學校為中心,擴展至日南社區、日南學區(松柏港、「匠師的故鄉」--摸蜆兼洗褲農場)、周遭歷史建築(日南車站、舊大安溪橋)及自然與歷史景點(大安溪、鐵砧山、松柏漁港),形成本校三條優質戶外教育路線。
(1)路線一(一日):卡踏松柏-自然人文輕旅行
(2)路線二(一日):卡踏日南-歷史人文輕旅行
(3)路線三(一日):大安溪混合路面大挑戰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西區忠明國小 - 忠明國小戶外教育-探索課程-團體動力課程-環環相扣
本校在多元、創新、勤學與樂活的宗旨下,積極推展戶外教育課程,其課程內容分為冒險、探索與體驗課程,其中探索課程中團體動力課程,強調自己與自己,以及自己與他人關係的建構與組成,期盼學生們在團體動力活動中,不斷討論與省思中,產生自我價值的澄清與建立團隊合作的精神,進而培養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次團體動力課程-環環相扣,取材於108年健體領域國小輔導團體育動作教育課程模組,課程設計架構以遊戲-討論-遊戲-發表呈現,其中,多了許多學生自主討論與反思的空間,期許,學生在不斷討論修正中,找尋出自己與團體的方向,將其主導權交給學生,翻轉一般體育教學的認知與框架,希望能帶給學生不同的探索經驗。
特此感謝臺中市健體國小輔導團廖永欽老師、鄧國楨老師、吳沐馨老師、曾正仁老師體育動作教育課程模組教學協助與指導。
課程教授:臺中市西區忠明國小楊家豪老師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清水區清水國小 - 清水國小
台中清水有一間古蹟學校,是全台灣第一所古蹟國小,裡面又很特殊的U型建築,都有巴洛式風格的感覺, 在學校裡還有一個古早味保險箱,想知道裡面是什麼嗎? 趕快跟我們憶起去一探究竟瞜~

《 點我前往觀看 》
[ 活動花絮 ] 豐原區翁子國小 - 翁子國小戶外教育走訪公老坪
為了讓國小學童能認識公老坪當地柑橘產業文化,及公老坪發展的歷史軌跡,翁子國小就帶領小朋友們體驗「食農教育體驗營」活動,由公老坪發展協會導覽員解說下,讓小朋友們不只認識開創始祖許公老,參觀旱溪的水源地灌溉源頭和挑水古道,及採訪早期製糖遺跡的糖廍還有走讀當地人文事跡,像是孝親玉蘭花、百年龍眼樹及了解紅柿、橘子各項農產品的栽培養護等,校方表示,期望透過這種走讀行動學習的方式,搭配學校的相關課程,達到關注環境生態及戶外教育的目的。